(资料图片)
曾几何时,赌神类电影扎堆上映,圈钱很多。到现在,赌神类电影基本上销声匿迹了,即便出一两部影片名字带有“赌神”的电影,也大多在解构“赌神”,根本没有什么成为赌神的传奇故事了。那么,为什么赌神类电影不出现了?
赌神类电影大多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那时候正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,也是改革开放力度比较大的时期。香港电影、电视剧进入内地,带来了很多新鲜的题材。尤其是赌神类电影,不仅暗合了人们一夜暴富的赌徒心理,而且还演绎了一个底层人成功逆袭的励志故事,暗合了主流意识形态,当然也暗合了市场需求。当时,全面开放已经开始,很多人纷纷下海经商,下岗职工也开始下海经商,谁掌握了商海先机,谁就能一夜暴富。炒房地产的,倒卖水果的,倒卖彩电的等等,都发了大财,不过 ,并非所有下海经商的人都发了财,而是他们都抱着发财的愿望下海经商,发了财的只是少数。试想,当人们一窝蜂地冲向某个行业的时候,这个行业迟早会人满为患,也会被做成不赚钱的行业。当人们再次一窝蜂的冲向另外一个赚钱的行业的时候,就会大大稀释这个行业的含金量,最终弄得一钱不值。不过,时代需要商业冒险精神,哪怕人们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,也可以抓住机会到商海中崭露头角。
香港的赌神类电影趁机而入,成了迎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。那时候,人们大多抱着投机的赌徒心态下海经商,恨不能今天经商,明天就赚大钱。什么行业来钱快,就到什么行业去,完全忽视了行业门槛,也忽视了市场需求,以至于很多人折戟沉沙,并没有赚钱,只是跟着乱跑,不赔钱就算是万幸。不过,人们都具备赌徒心态,即便通过赌博,换来金山银山,也算是有本事。毕竟,那个时代不太强调致富的手段和过程,只要有钱了就算是成功。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办赌场,还要维护赌场的运营,也就是说,赌场在那些地方是合法的存在,还会给当地纳税。既然是合法的存在,人们就会进去赌钱。于是,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外地旅游的人都到那个地方去赌钱,也让那个地方的博彩业成了支柱产业。甚至有些黑钱流入了赌场,成功洗白之后,改头换面,也就成了“合理的存在”。
人们通过赌神类电影看到了一夜暴富的神话,也看到了其中的励志故事,暗合了人们精神成长的历程,当然喜欢看了。即便赌神类电影扎堆拍摄,扎堆上映,人们也愿意看。尤其是那个时代的VCD、DVD比较发达,赌神类电影刻成光盘之后销售,就能获利不少。很多知名的港台明星都拍摄过赌神类电影和电视连续剧,获利颇丰。人们看赌神类电影,并没有真的成为赌神,而是成了一些私人场合的赌徒。尤其是农村耍钱的人喜欢看赌神类电影,甚至有的赌徒一天看好几遍,只是为了学会里面赌神的牌技,玩扑克牌行云流水,用扑克牌当飞镖,能把人打死,还能玩麻将一条龙,不但讲求运气,而且要“出老千”,才能保证最大限度地赢钱。苦练牌技之后,他们就会到一些私人组织的赌局中“大显身手”。在农村,谁要是经常赢钱,谁就被冠以“赌神”、“赌圣”、“赌王”等称号,而且名声在外,十里八乡都知道。有农村的“赌神”赢了钱,盖了十几间房子,还开了一个饭店,金盆洗手,算是走上了正道。还有“赌神”一直赌下去,遇到红白事就去赌,赢了不少钱,也输过一些钱,却把一辈子的光阴耗费在赌局里,也就没什么好的发展了。不过,人们还是羡慕他,说他一夜就能赢好几万,甚至赢十几万,就算是真的“赌神”了,可是,他输起来,一下就输好几万,甚至输掉十几万、几十万,按理说应该叫“输神”了。有的私营企业老板进入赌局,几天就把企业输掉了,算是被人算计了,自己还真的认赌服输……
后来,经济发展由狂热期进入冷静期,人们理智地看待市场发展,也要通过诚实劳动致富。于是,意识形态方面收紧了,要提供正确的价值观输出。那些“赌神”类电影除了励志故事,并没有提供健康的价值观,于是,很多“赌神”类电影、电视剧就不再拍摄和播出了。当然,“赌神”类电影也有一个高峰和低谷的发展趋势,在高峰期,扎堆上映,雷同的现象比较明显,已经拍不出什么新意了,也就没必要再“炒冷饭”了。观众们都看过那些紧张刺激的情节,再次拿出来,就不一定管用了。需要转型,转为拍摄武侠类、侦探类、历史类电影,似乎还能拍出新意,尤其是叫好又叫座的警匪片,想象大胆,紧张刺激,颇能吸引人。不过,现在香港警匪片也出现了凋零,偶尔出一部,也是老套路,不是和劫匪打斗,就是和贩毒分子打斗,还有飙车和枪战,当然也充斥着“赌神”类电影的暴富神话……
遥想当年,“赌神”类电影、电视剧风靡大街小巷的时候,连小学生都拿着扑克丢来丢去,还要炫耀牌技,算是一种游戏了。人们都喜欢那样的人物和故事,不过,现在看来,都是一个浮躁时代的象征,算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吧,也没什么稀奇的。
标签: